金剛經個人筆記分享第十五堂
感謝行天宮社會大學 共學共好 開設趙飛鵬教授講解金剛經課程
法相非相分第二十六
🔹️「須菩提 ! 於意云何 ? 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? 」須菩提言:
「如是 !如是 ! 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」
→此段經文須菩提故意回覆佛陀說可以用佛的32身相見如來,這是「正言若反」,故意反著說。
🔹️佛言 :「須菩提 !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,轉輪聖王即是如來。」
→佛陀說明若以32相看見如來,那古印度傳說中的神聖君王「轉輪法王」就是如來。
→也是一種要表明不要以外形表相來尋見佛陀之意,亦即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
🔹️偈言 :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
→「見我」指追求佛。
→「邪道」指的是不正確、錯誤的道路。
*金剛經的精神是突破表相,勿以身相見如來,勿以佛的造型去尋佛。佛在哪裡?佛在心裏。
*佛法不會否定世間法則,而是超越這些法則。
*勿以表相來衡量,勿隨意相信,勿補風捉影→網路帶風向
*人要誠信,才能讓人相信、接受。
*佛印與蘇東坡的小故事 :
佛印與蘇東坡兩人相對坐禪,蘇東坡一時興起,問佛印:「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?」
佛印答:「像一尊佛。」
蘇東坡聽後滿懷得意。
此時,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:「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?」
蘇東坡玩笑答:「你看起來像一坨牛糞!」
佛印微笑說聲:「阿彌陀佛!」
蘇東坡回家後,向蘇小妹妹炫耀此事,認為自己佔了上風。
蘇小妹說「哥哥!你今天輸慘了!因為佛印心中全是佛,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,而你心中盡是污穢,所以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看成牛糞 !」
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
🔹️「須菩提 ! 汝若作是念:『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
藐三菩提。』
→「莫作是念」指不要這樣說。
→此句用反面語法表達如來並未具足32相,而得到無上正等正覺。
→此段經文是說須菩提你不要認為「如來不以具足32相,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」
→但也不要認為如來"因"不以具足32相,而得到無上正等正覺。
🔹️「諸法斷滅」
→是說執著於空,以為什麼都没有,稱為「斷滅見」、「頑空」
🔹️「於法不說斷滅相」
→一個學習佛法的人,不會去說「斷滅相」。「斷滅相」指連現象都没有,這是不正確的。因為本質上是空,但現象上是有,是暫時的有,是會改變的。
*空就是緣起的別名,指什麼都不會是永恆,什麼都不恆常。空不是什麼都没有,而是指没有永恆不變的。
*不要執著於空。
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
🔹️「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」
→無我就是無常,就能表現在忍耐上面。(忍辱)
🔹️「菩薩所作福德,不應貪著,是故說 : 不受福德」
→「貪著」指貪念執著。
→「不受」不是指不接受、不承受,而是不執著、不在意的意思。
*行善勿有求,有求的行善非行善。
*行善是造了善因緣,結果未知。不要在意有無福德。
*幫助別人,對人產生正面的影響,而且自己會心安快樂,這就是福報。
*史記伯夷列傳→思考何謂好的果報。
*所謂善報、惡報,非我們想像的樣子。老天爺不是照人的想法去做事情。緣起的因緣果非我們想像的樣子。
*不要去問老天爺,不要怨天尤人,先反省自己有無盡心盡力。
*了凡四訓 : 命自我做,福自己求。
*好好地做,生命自會豐富。
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
🔹️「若有人言:『如來若來、若去 ; 若坐、若臥。』是人不解我所說義。」
→「若」的解釋是「真的有」。
→假如有人說如來以形相來說,是有來去坐臥的,那是不了解我所說的義理。
🔹️「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」
→如來不是有來有去。既不是來,也不是去(不來亦不去)。
→好像來了,並不是從哪裡來,也不是到哪裏去。
例如 : 春天來了。
*來和去,都是一種因緣條件的呈現,來與去也是假名。來去是不定的。從某個角度來說,是來也是去。
*該來則來,該去則去。"該"是因緣條件的改變和流轉。
#金剛經
#比對經文,才能看懂。
#趙教授解說經文,博引外,更容入人生智慧,特記錄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