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金剛經個人筆記分享第十四堂

感謝行天宮社會大學  共學共好  開設趙飛鵬教授講解金剛經課程

接續一體同觀分第十八

🔹️「爾所國土中,所有眾生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…」

→在那麼多國土中的所有眾生的心,如來均知道

→如來知道所有眾生的心

🔹️「如來說諸心,皆為非心,是名為心」

→「諸心」指眾生的心

→「非心」指不是一個覺醒的心,就是染心、妄心,充滿妄執、傲慢忌妒的心。

→「皆為非心」 : 可以造作一切的心,其實是妄心、染心,所以不是「真心」。(真心是不住一切的空心,空掉一切的心,亦即空掉貪嗔癡)

→「是名為心」指去掉錯誤的心,才是佛陀要教導的心。

*佛陀的心是覺醒的、清淨的、光明的,而眾生的心是迷惑的、煩惱的。佛陀與眾生的差別在於一顆心,要透過內觀來了解自己,要洞察一切事物都是緣起,心才能自由自在,没有煩惱。

🔹️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

→此即「三心不可得」,「得」是指執著。

→時間的三相 : 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時間是虛擬的觀念,只是緣起之流的方便說,並無真實。

→過去心已消失,未來心尚未生起,故均不可得(執),而現在心亦念念不住,不會永遠停在現在,無可執著。

*德山宣鑒禪師公案

宣鑒(782〜865),唐代禪僧,四川劍南人,俗姓周。二十歲受具足戒,精研律部,於大小乘諸經貫通旨趣 ; 尤精於《金剛經》,著有《青龍疏鈔》,當时大家稱他為「周金剛」。他聽說南方的禪風頗盛,不滿的說 :「南方魔子,言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我當搗其巢穴,滅其種類,以報佛恩 !」於是離開四川,前往南方。有一天見一老婆婆在路邊賣餅,他便想買些餅當點心。老婆婆指著他的擔子說 :「這是什麼文字 ? 」答 :「青龍疏抄」問 :「講甚麼經的 ?」答 :「《金剛經。」

問 :「我有一問題,你要是答得來就施與點心,要是答不出來就請到別處去 !《金剛經》上說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不知你是要點那一個心 ?」禪師被問得無言以對,只好挨著饑餓,繼續往訪龍潭崇信禪師。

試問 : 最好的回答是什麼 ?

 

法界通化分第十九

🔹️「若福德有實,如來不說得福德多,以福德無故,如來說得福德多」

→若福德是實在有形的,如來就不會說福德多。

→亦即有相的福德不是真福德,有心而為的福德是空的。

→「以福德無故,如來說得福德多」 : 以不求福德的心去佈施,才是福德多(自解?!)

*佈施是分享,化解佔有的心、小氣的心。

 

離色離相分第二十

🔹️「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?」、「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?」

→可以以佛的32相,見到如來嗎?

→具足色身=具足諸相

→佛的32相、80種好,只是因緣合和的表相,不是真實不變的實體,是為渡化眾生而顯現的,並非真實的相貌,貝足32相並不等於就是如來,如來是離相的。不要憑色身去追尋如來。

→供奉的神明是想像的。

→回歸到生活,能為你解惑的人就是佛陀。

→見緣起者,見如來。

 

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

🔹️「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」

→說法只是要指出世間的真相,並不是在說一個法,並不是要說一套法來改變眾生,不必去執著這是佛法。

🔹️「彼非眾生,非不眾生」

→不要執著於眾生,也不要執著於眾生這個觀念。

→眾生只是假名。

*批評別人,不會讓自己變正確。貶低別人,也不會提高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rrie Hung 的頭像
    Cherrie Hung

    心歸雲深處的部落格

    Cherrie 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