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金剛經之個人筆記分享第二堂和第三堂

感謝行天宮社會大學  共學共好  開設趙飛鵬教授講解金剛經課程

金剛經筆記第二堂和第三堂:

1.佛教由印度釋迦牟尼佛(佛陀)所創,傳播的是一種消除生命苦惱的智慧。「佛」就是覺悟、覺醒,「法」就是道理或法則,佛法就是覺悟生命智慧的法則。

佛法原為形容詞,形容覺醒的狀態,後轉化為名詞,指一個覺醒的人就是佛。

佛法非佛陀說的法,而是覺悟生命智慧的法則~如何走出生命困境。

2.原始(原本起始)佛教由佛陀開啟,口說傳教,無文字記載。當時佛法是没有神的,後來才變為信仰化、哲理化、神秘化。

3.原始佛教的思想是緣起中道、四諦解說

*緣起是最基本的思想,而中道為呈現的方式。

緣起指的是宇宙一切事物,皆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而產生。因為主,緣為輔,如種子是「因」,土壤、陽光、水等為「緣」,因緣俱足,始能成長為樹,此為「果」。

*緣起(互為因果,不是思惟可得)→無始無終→親眼看見,非推論可得→觀看、親證緣起→如是、如是。

*緣起→實像→空相,萬變不離其宗。

4.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
人生的一切現象,像虛幻之夢,是不真實的,像水中的泡泡,很快消失,又像朝露,太陽出來就不見了,也如空中閃電,閃幾下就消失了。很多現象是片刻存在的,是無常的,該過去的會過去!

5.四(聖)諦:苦、集、滅、道

苦諦指死生輪迴為苦,是不圓滿的 ; 集諦指產生痛苦的原因 ; 滅諦指痛苦的息滅 ; 道諦指息滅痛苦的方法。

6金剛經概說:

金剛經全名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」。版本有六種,最通行的是鳩摩羅什的版本。

金剛經和心經都屬於大乘佛教的「般若經」系統,般若經是最早出現的大乘經典之一。般若是梵文音譯,意譯為智慧。般若並非指一般的聰明才智,而是特指洞察世間真相(實相、空相)的智慧。

佛法是對眾生習以為常、積非成是的世間,提出不同看法,藉以遠離幻想、執著、欲貪,到達清涼無苦的彼岸,此稱為「般若波羅蜜」。(波羅蜜為梵文音譯,有「渡到」之意,是指從生死輪迴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)

→放下過去習以為常的思惟、立場、成見、習慣,勿從自己的立場去看問題,勿當下做決定,快思慢想。偏聽則暗,兼聽則明。

→現法安、現法樂,比未來重要。

7.在歷史記載中,唯一成佛的只有釋迦牟尼佛(真實存在的人),為公元前五世紀,約西周晚年,2500年前。

而只存於經典之中,於真實世界中找不到其存在證據的佛 :

阿彌陀佛→西方極樂世界

藥師佛→東方琉璃光世界

彌勒佛→未來的世界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rrie Hung 的頭像
    Cherrie Hung

    心歸雲深處的部落格

    Cherrie 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