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個人筆記分享第四堂
感謝行天宮社會大學 共學共好 開設趙飛鵬教授講解金剛經課程 導讀
1.金剛經六譯本中,以鳩摩羅什版最為通行。他為南北朝時亀茲國人(新疆),7歲出家,20歲名滿西域,後至長安被尊為國師,為佛教四大譯師之首(真諦、玄奘、不空)。
鳩摩羅什有四大弟子,弟子僧肇著述「肇論」共有五篇,其中二篇為 :
*物不遷論 : 本於「八不緣起」之「不來亦不(出)去」,指出事物表面雖有生滅、來去變遷之相,然而皆是因緣條件之改變,並無任何實存之本質在改變。(ps.不懂尚待了解)
→八不中道 : 不生不滅、不常不斷、不一不異、不來不出。(ps.不懂尚待了解)
*不真空論 : 緣起之一切事物,皆是因緣而生,雖有表相,而如夢如幻,皆不真實,謂之「不真」,而本質為「空」,合稱之「不真,空」。(ps.不懂尚待了解)
2.「金剛」是「喻」→即是鑽石,象徵佛法堅固無比,能破除世間一切邪見(不正見、不如實見)。
「波羅蜜」義譯為「度」,也有「完成」的意思,指度過生死大海,達到涅盤彼岸。
→涅盤,梵文音譯,意譯為滅、寂減,指滅盡一切貪嗔痴、一切煩惱、欲望、憤怒、無知以後所達到的境界,永不再輪迴生死。
3.大乘佛教有「六度」之說,亦即六種修行解脱的方法 : 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(智慧)→以智慧最為重要,又稱「空慧」,即是對「空」(緣起)的體認。
*布施→並非單指救濟、捐錢,亦非犧牲自己而成全他人。布施應該「無相」、「不著相」。布施是一種分享,任何可以跟人家分享的物事就是布施,如好文、自然、花草、美景、美食、快樂…等,因為大家也可以得到喜樂。
*持戒→佛法即「活法」,生命是活的,若只能如此,不能那樣,這是僵化,是有問題的。
持戒要合理,不違反人性,不違反法律,佛法是為「解縳」,是為解除束縛,不應受限於不合理的框架。
→取「中道」而行,要不落兩邊,不走極端。若前進不行,後退不可,那還有左右上下可走 !
3.金剛經的主要思想特色在「蕩相遣執」,即破除對事物表相的迷思與執著。
蕩相→破除表相、破除四相(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)
遣執→遠離執著
4.佛教的特質
→以自己的智慧、覺醒,來幫助解決我們的問題。
→人類的問題來自貪嗔痴,要思考如何能好好地、健康地生活下去。(內心思惟)
→跳脱純粹的信仰(信仰只對某些人起作用),不要將佛法侷限於宗教,而是對生活生命的正向提升。
→佛法非為修來生 !